概念含义/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专业介绍/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
|
|
培养目标
|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主干课程
|
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础工程(道桥)、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流体力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钢桥、混凝土桥、桥渡设计
|
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
|
培养目标
|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铁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主干课程
|
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管理与概预算、线路工程、路基工程、桥隧工程、工程监理
|
土木工程(工民建)
|
|
培养目标
|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从事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工程监理、工程预算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主干课程
|
结构力学A、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CAD、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流体力学、基础工程(工民建及造价)、钢结构A、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
|
培养目标
|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型建筑工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领域(如房地产业、监理公司、建筑工程咨询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等工作。
|
主干课程
|
工程数学、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管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学、投资经济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与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学、建设与房地产法规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
|
培养目标
|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从事建设项目投资分析与控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的管理人才。
|
主干课程
|
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道路工程(上)、桥梁工程(上)、隧道工程、房屋工程、工程承包与招投标、项目决策与评价
|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知识技能
1.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2.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3.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4.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5.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实践范围
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相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湖南省自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B080825
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0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0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0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04
|
06087
|
工程项目管理
|
5
|
|
05
|
00420
|
物理(工)
|
5
|
|
06
|
02198
|
线性代数
|
3
|
|
07
|
02275
|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
3
|
|
08
|
02404
|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
3
|
|
09
|
02439
|
结构力学(二)
|
6
|
|
10
|
02442
|
钢结构
|
4
|
|
11
|
02448
|
建筑结构试验
|
2
|
|
12
|
03347
|
流体力学
|
4、5
|
|
13
|
06001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
5
|
|
14
|
02407
|
路基路面工程
|
4
|
|
15
|
05500
|
桥梁工程(二)
|
4
|
|
16
|
02440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6
|
|
S1
|
00421
|
物理(工)(实践)
|
1
|
|
S2
|
18910
|
土木工程实验
|
0
|
|
S3
|
02276
|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践)
|
1
|
|
S4
|
02449
|
建筑结构试验(实践)
|
1
|
|
S5
|
02443
|
钢结构(实践)
|
1
|
|
S6
|
05721
|
流体力学(实践)
|
0、5
|
|
S7
|
02440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7
|
|
S8
|
18911
|
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
0
|
|
S9
|
02408
|
路基路面工程(实践)
|
1
|
|
S10
|
18912
|
道桥工程课程设计
|
0
|
|
S11
|
18914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
0
|
主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研究方向/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2.钢结构及组合结构。该方向主要研究钢结构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节点力学性能,包括节点的抗震、抗火、抗冲击性能及加固方法研究,节点断裂破坏过程分析与模拟仿真;钢-混凝土新型组合结构的性能研究;钢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及其模拟;铝合金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等。
3.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该方向主要研究基于性能的抗(减)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新型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结构抗(减)震设计对策;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自适应分体柱抗震性能研究,新型FRP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等。
4.工程结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结构材料与岩土的本构模型及其力学行为;研究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5.环境岩土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地下空间开发的环境工程地质及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边坡安全及治理、灾害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及其综合预警、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等。
6.隧道与地下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各类地下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方法;隧道与地下工程围岩压力理论;地下工程围岩与喷锚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理论及其计算方法;隧道与地下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等。
7.道路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型沥青路面、各种低噪声路面、抗裂半刚性基层与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特殊路面结构和低造价路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沥青路面加固改造理论与方法等。
8.桥梁工程的耐久性及全寿命理论。该方向主要研究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全寿命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健康检测与综合养护维修技术;桥梁工程钢结构的健康检测与防腐技术等。
9. 水工(海工)结构与材料:该方向主要研究水工(海工)结构材料的抗侵蚀性与耐久性;新型合成材料的基本理论与材料强韧化机理;大体积水工结构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与裂缝控制技术;水工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分形与混沌特性;水工结构老化机理、病害分析及修复技术;新型智能材料及其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水工结构的寿命评估理论和健康诊断与监测。[1]
开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一级重点学科
(共6所)
同济大学
|
浙江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二级重点学科
(不含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3所)岩土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结构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解放军理工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一级博士点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地震局、中南大学、重庆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青海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一级硕士点
(共61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国家地震局、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后勤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海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部分院校介绍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
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湖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长江学者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交通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博士生导师40人。拥有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国家“985”工程“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以及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损伤诊断和风工程与桥梁工程两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升华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授60人(含博士生导师53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90人。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共建)2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以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消防工程和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共有本科学生27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1600余人。学院设有9个系、2个研究所(中心)、7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同时我院还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结构工程(含工程管理方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学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给排水专业为四川大学特色专业。拥有两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985工程”创新平台“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交叉学科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也是国家部署于西部的重要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
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等七个系,土木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等四个教研室,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风工程、土工离心机等四个试验中心以及西南交大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岩土工程),博士后流动站4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312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教授75名(博士生导师55名),副教授74名。
合肥工业大学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教授30人,博导10人,副教授55人。
安徽建筑大学
专任教师110人,具有正高28人(其中教授25人),副高48人(其中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1名。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国家住建部评估合格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为省重点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东南大学
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17名
华南理工大学
有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工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9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13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可接受国内外的博士进站工作。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铁道部重点学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郑州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专业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2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11名,副教授9名,高级工程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研究生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岩土工程”博士学科点。
中国矿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管理、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上海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山东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隶属土建与水利学院,现任土木工程系主任王广月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王有志教授。
山东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结构力学、地基与基础、道路与桥梁、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测绘工程及GIS”八个教研室;设有“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道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中心”七个实验室;设有“工程结构研究所、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钢结构技术研究所、预应力技术开发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道路工程研究所、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八个科研机构和开发实体,拥有“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绿色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安石油大学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形成了配备齐全、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科排名/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44所,本次有35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69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10247 同济大学
|
95
|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8
|
10003 清华大学
|
86
|
10286 东南大学
|
|
10335 浙江大学
|
84
|
10532 湖南大学
|
82
|
10533 中南大学
|
80
|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
77
|
10056 天津大学
|
|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
|
10294 河海大学
|
|
10611 重庆大学
|
|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
|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
|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
76
|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
|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
75
|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
73
|
10422 山东大学
|
|
10486 武汉大学
|
|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
|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
|
10385华侨大学 |
71
|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
|
10386 福州大学
|
|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
|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
|
10710 长安大学
|
|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
|
11078 广州大学
|
|
100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70
|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
|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
|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
|
10610 四川大学
|
|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
|
10280 上海大学
|
69
|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
|
10459 郑州大学
|
|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
|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
67
|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10255 东华大学
|
|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
|
11075 三峡大学
|
|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
65
|
10183 吉林大学
|
|
10216 燕山大学
|
|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
|
10332 苏州科技学院
|
|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
|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
|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
|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
|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
|
10730 兰州大学
|
|
1079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
|
11535 湖南工业大学
|
|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
63
|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10154 辽宁工业大学
|
|
10475 河南大学
|
|
10489 长江大学
|
|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
|
10496 武汉工业学院
|
|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
|
11035 沈阳大学
|
|
11117 扬州大学
|
|
11258 大连大学
|
就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成考科目/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专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本科: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概
相关考证/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注册建筑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研究机构/土木工程专业 编辑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
是中央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研究所。设有完整的研究专业方向和齐全的实验设备,人才队伍雄厚、图书资料齐全,与国外数十个研究机构有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术交流活跃、气氛浓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被国内外誉为“中国培养地震工程人才的摇篮”。
建所五十多年来,地震工程研究的各分支学科已成为我国的先驱,率先开展了强震观测、工程地震、结构抗震、震害预测、地震模拟试验、抗震设计规范、工程振动测量等研究,获得10多项国家级和200余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33人,高级科技人员123人;现有土木工程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防灾减灾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6个博士点;并设有9个硕士学位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